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成为焦点,工程的主旨在于推动国家各部委和各地政府在中国公众多媒体网(163/169网)上建立正式站点,以改变政府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实施后互联网上将出现一个能方便地与公众沟通的“电子政府”,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并开展网上服务,接受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反馈意见,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1999年底,60%的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将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主页,2000年要达到80%。因此,1999年被有关部门称为“政府上网年”。
1月22日,北京召开“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倡导“政府上网工程”,该会议由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牵头,四十多家部委(办、局)信息主管部门负责人参加,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电视电话会议分会场,可谓一次政府上网的“誓师大会”。北京市政府网站“首都之窗”开通10天就收到了100多封来自群众的电子邮件,涉及到京城的环保、交通等各方面。
中国政府部门的最高域名是gov.cn,1998年5月该域名下注册的域名数为145个,1999年5月gov.cn下注册的政府域名增至1470个。目前已有外交部、教育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海关总署、工商行政管理局等34个部委开通网站。50多个地区政府网站也已开通。网上还可以看到江泽民主席的网页,包括简历、传略、图片库、言论库等。
在互联网上建立政府网站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降低办公费用,提高办事效率,有利于勤政、廉政建设,同时能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水平。1470个网站已经让部分上网的老百姓感觉到政府是伸手可及的。当然不排除还有大量网站是在行政命令下,或作为装饰品而仓促出台。
在互联网上,中文信息比例不足千分之一。大量的社会信息资源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我国政府部门所有的3000多个数据库曾是多少企业、个人“千金难买”的。另一方面,各政府部门的信息主管部门(信息中心)限定三年内实现机制转换,自己找饭吃。信息就是财富,我们无法再将财富锁在档案柜里。信息网络正在成长为“第四媒体”,将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实现社会多种功能的主要载体,因而抓住时机实施“政府上网工程”,可以改变我国信息化建设领域长期以来在硬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投资上的严重比例失调的状况,极大地丰富网上的中文信息资源。
在世界各国积极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五个应用领域中,“电子政府”被列为第一位,其它四个领域分别是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娱乐,可以说政府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电子政府最重要的内涵是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建构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取用政府的信息及服务,而不是传统的要经过层层关卡书面审核的作业方式;当前,我国政府部门职能也正由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因此,抓住时机对网上信息资源的建设进行有序的组织和规范管理,加强对“电子政府”的研究制定相应的实施策略显得极为紧迫和重要。
然而,中国网络用户仅200万,政府网站影响力有限,建立起完全意义上的电子政府,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商机———谁最着急?
政府上网谁最着急?不是政府,不是想在网上完成办事程序的公司企业,也不是想在网上参政议政的老百姓,而是提供上网相关技术和设备的厂商。事实上,在政府上网工程中始终保持极大热情并摇旗呐喊的是中国电信,它还提出了颇为优惠的“三免”政策:即在规定期限内减免中央及省市级政府部门网络通信费,组织ISP/ICP免费制作政府机构部分主页信息,并免费对各级领导和相关人员进行上网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优惠政策包括两年内减少甚至免收所需线路和场地费用,低价甚至无偿提供服务器、数据库等一批软硬件,联合ISP/ICP帮助把政府部门的信息发到网上等等。很明显中国电信的目标在于推动网络商用,因为政府是最具有广泛的关联性,企业报税、报关、办执照,老百姓查询政策法规报户口都得找政府,政府上了网,老百姓还不想着早点上网看看。